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也叫重三,是被(fu)除畔浴,祈福纳祥的日子。
王曦之为它写下《兰亭集序》,"曲水流觞"的雅趣正源于此。杜甫为它写下《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一天,也是最早的中国情人节,男女在花下约会,互赠芍药花,两情相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水汤汤(shang),碧波荡漾。
暮春逢上已,将心中的尘垢一并清洗干净,然后迎来崭新的人生下半程。
愿上已时节有祥运,不负春光,遇见美好。
三月三,是万物和生的节日。是日,月为三,日为三,三三相逢,阳气和融,万物和生。故自上古以来,三月三就是重要岁时节日。《史记》曾记载过:"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即数从一开始,终止于十,以"三"为全为和。
《道德经》强调 "三"生万物,也即是说数字"三"是一个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具有包罗万象,总揽一切的意义。由此可知,"道"是元始之根,"三"是运化之果,"三"是"道"运化出来的"元宇宙";"三"也是贯通道根,归根复命的"全息元"。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叫作上巳节,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后来人们称之为禊。
《周礼 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仪式,为人们衅浴除灾。郑玄注说:“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到)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
中华文化特别强调"寻根问祖",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规律,形成人性的根脉系统:"混沌初开道为先",而有元始道根;"辟破混沌天地开",而有灵性天根;"三皇五帝治天下",而有万姓人根;"得姓分枝立望族",而有宗门祖根;"父母护根福子孙",而有万户家根;百姓千姓万姓,同宗同根同道,以代代相传的形式,以自己的德根,链接祖根,返归道根。
三月三又是瑶池蟠桃会,这里有一个知识点:王母娘娘的圣诞是农历七月十八
三月初三蟠桃会,王母娘娘瑶池会群仙
相传,西王母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传说周穆王路过昆仑山,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仙果款待。后来,周穆王再次途经昆仑山,四处寻找瑶池蟠桃园,却怎么也找不见,只好离去。
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汉武帝还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明代《宛委余编》记载:元洪武时,元代所藏蟠桃核,长5寸,广4寸7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前”,十四字。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王母又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瑶池金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极瑶池大圣九光太妙龟台西王金母元君大天尊。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柔顺之本,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
王母娘娘之所以受到民间的尊崇,是因为她掌握有不死之药,能使人长生不老,嫦娥就因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仙药而飞到广寒宫的。民间不仅认为王母娘娘握有长生之药,而且还赐福、赐子、化险、消灾。如汉朝焦延寿的《易林·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三月三日乃道教各路神仙向西王母庆寿之蟠桃会举办日,上庙进香的多为老妪和少妇,特别是婚后不育和屡生而亡婴的妇女焚香最诚,乞求赐子和赐福。道观是日为王母祝寿,举办盛大的法会。
蟠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桃类食品,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故称为蟠桃会。
汉代著名诙谐文学家东方朔也曾经潜入蟠桃会,偷桃成功,飞升为神仙。
发布:61766256
上一条:轩辕黄帝:华夏文明的璀璨曙光 | 下一条:古时十二个月的雅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