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农

热线:13939071485

首页>教育在线>从县域突围到中原名校:夏邑一高的崛起逻辑与教育担当

从县域突围到中原名校:夏邑一高的崛起逻辑与教育担当

2025-4-22 15:41作者/来源:夏邑一高 刁彦昌 

 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县域普通高中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在强校如林的中原大地占据一席之地?夏邑一高提出“建设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原名校”的奋斗目标,既是对自身78年办学积淀的自信期许,更是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担当。这一目标的核心内涵,绝非简单的声誉累加,而是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 为路径,在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社会贡献等维度实现系统性突破,最终成为中原地区基础教育的标杆性存在。

一、质量立校:在区域教育坐标系中锚定卓越标杆

(一)高考质量:从“区域同类领先”到“全省同类示范”的跨越。作为县域普通高中,夏邑一高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升学质量的不断突破上。学校拒绝“唯分数论”,但始终以 “低进高出” 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基石,以 “高进优出” 作为助力拔尖学生的提升路径,双轮驱动筑牢教育质量核心。——近年来,夏邑一高高考成绩在区域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优秀生转化率”令人瞩目。这种质量提升源于科学的培养体系:从高一的 “基础夯实工程” 到高三的“精准培优计划”,从高效课堂的极致打磨到课后服务的分层落实,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生源的质量提升模型,成为同类学校学习的范本。

(二)素质教育:构建“多元卓越”的成长矩阵。名校的影响力,更在于培养“能应对未来挑战” 的高素质人才。夏邑一高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艺体特长等领域全面开花:数理化竞赛、作文大赛、书法绘画比赛、体育大赛等奖获奖人数连年保持同类学校领先。艺体特长生本科上线率保持高位,考取清华美院的班俊俊、郭胜楠,亚残运会冠军季子贤,首站闪耀全国的夏邑一高沙滩排球队等成为全省艺体教育的标杆案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既夯实高考基础,又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培育通道,形成“万马奔腾”的良性生态。

二、特色兴校:以差异化发展打造不可复制的名校基因

(一)低进高出:县域高中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在强校林立的河南,夏邑一高的最大特色在于破解了“生源劣势与质量提升”的矛盾。学校提出“生源是起点,不是终点”的理念,构建“精准识别—分层培养—动态跟踪”的育人体系:通过分析学生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实施“一人一策”的个性化辅导;开发“高目标、低起点、缓坡度”的校本课程,让基础薄弱学生也能跟上进度;建立“成长档案”,将学生三年进步幅度纳入年级和教师考核,努力实现“让学生逆袭”。这种特色模式形成的“夏邑一高现象”,成为县域高中“低进高出”的标杆。

(二)多元育人:回应“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

名校的影响力,在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创新。夏邑一高以“尊重学生个性、多元优质发展”为方向,构建了特色育人模块。

“三全育人”的网格化管理,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宿舍、食堂等每个场景,“大国工匠进校园”“校园开放日之我请父母吃顿饭”“最美大课间”成为品牌活动,学生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学校获评“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维拓展社团课程”(学科类、艺体类、实践类、综合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武术操”创新了课间操形式,以中华武术"止戈为武,尚德崇仁"的精神内核为根基,融合《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宏大叙事,构建起刚柔并济、文韬武略的传统文化传承新范式。全封闭管理与人性化关怀相结合,24小时无缝隙服务与“自由发展时间”“家长微课堂”相得益彰,既保障学习效率,又呵护个性成长,这种“严而有爱”的管理模式成为家长信赖的核心因素。

三、文化强校:用精神底色铸就名校的灵魂厚度

(一)教师文化:打造“爱生如子”的精神共同体

名校之“名”,首在名师。夏邑一高的教师文化有三个鲜明特质:

奉献精神:从清晨的早读陪伴到深夜的晚自习值守,从高考前100天的住校坚守到疫情期间的送书上门,教师用行动诠释“爱校如家、视生如子”的情怀,涌现出“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商丘市最美教师”“夏邑县功勋人物”等数十位先进典型。

钻研精神:每周两次的 “学科论坛”、每周一次的 “教学公开课”、每期一次的“高考讲题大赛”,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近五年教师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5项,成为省内基础教育研究的活跃力量。

传承精神:“敬业、奉献、务实、担当”的夏邑一高精神生生不息;“以老带新”构建起老中青教师的成长链条,资深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青年教师带着创新思维反哺团队,形成 “经验与活力共生、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教师生态。

(二)学生文化:培育“自信自强、多元发展”的时代新人

名校的影响力,最终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与社会贡献上。夏邑一高的学生文化有三个显著标识:

拼搏精神:每日激情跑操、课前励志演讲、开学军事拓展,这些仪式化活动塑造了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品格,考入高校后,夏邑一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与拼搏精神仍广受好评。

创新精神:班级PK中的金点子、社团活动里的头脑风暴、辩论赛上的思维碰撞、研究性学习中的实地调研,创新,正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获奖百余人次。

担当精神:无论是“大国工匠”杨永修的技术创新与攻坚,还是残运会冠军季子贤的为国争光、激励他人,无论是徐国畅同学的助人为乐的温暖之举,还是肖培校友的情牵母校与大爱助学,无论是校园里的爱心传递,还是校园外的志愿服务,夏邑一高的学子、校友们无不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社会认同:用成绩与口碑书写名校答卷

名校的影响力,藏在家长的选择里、学生的成长中、社会的评价中:学校招生咨询电话每年火爆,第一志愿选择夏邑一高的学生连年递增,成为本地家长心中的“首选学校”;我校毕业生在高校的追踪调研显示,我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 均高于平均水平;在刘保华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不懈努力下,二期工程项目落地。目前,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完成,一高校园已然成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璀璨明珠,这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是迈向更高峰的坚实基础;学校先后荣获 “河南省文明校园”“清华大学生源中学”“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书画教育特色校”等 30 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成为区域内基础教育的 “金字招牌”。

五、目标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时代变局中定义名校新内涵

夏邑一高对“中原名校”的追求,本质上是对三个教育命题的深刻回应:

如何突破生源压力? 用科学的培养体系将“薄弱生源”转化为“优质人才”,证明县域高中也能办出高质量教育。

如何应对教育变革? 以“多元育人”回应新高考改革,以“终身发展”对接未来人才需求,成为教育创新的试验田。

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将自身发展与区域教育进步绑定,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反哺社会,彰显教育的公共属性。

这种追求,让夏邑一高超越了简单的“名校”标签,成为一种教育范式的探索——她可以扎根县域而胸怀天下,可以立足当下而面向未来,可以追求卓越而不失温度。当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从中汲取经验,夏邑一高正在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名校影响力,不在于规模的宏大,而在于育人的深度;不在于声誉的远播,而在于精神的传承;不在于一时的辉煌,而在于持续的创新。

在建设“中原名校”的征程中,夏邑一高人始终保持清醒:唯有坚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的初心,深耕“尊重个性、多元发展” 的实践,才能在中原教育的版图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那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对每个生命的敬畏,是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更是一所学校对时代和人民的郑重承诺!(刁彦昌)

640_副本.jpg

最美校园里草木葳蕤,一派欣欣向荣

640 (1)_副本.jpg

典籍里的文字跃动成少年的拳脚

[编辑:徐文超]